close

                香港人移民現象在中英談判時已經開始。當時由於香港人對於九七後主權移交後的前景有所擔憂,所以有能力移民的人便開始計劃移民。到了八九年六四之後,香港人因怕主權移交後,中央政府會用慣有的手法打壓言論自由,那時香港的移民人數急劇。主權移交後三年,部份已移民的香港人關注到香港言論自由及社會局面似乎沒有重大改變,感覺上好像一切如舊,才開始恢復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有部份移民人仕更回流回港,重新尋找機遇。可惜的是好景不常,近年香港的前景變得黯淡。在政治方面爭拗不斷,議會空轉。近年的雨傘運動,銅鑼灣書店事件,人大釋法,民選議員被剝奪資格等等,再度令香港人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並且多個基建項目不斷超支,樓市不受控地上升,使很多市民沒辦法安居樂業。

由過去令人有信心的法治社會開始轉換成人治,換血、文化清洗的政策更是令人心寒,因應這個新字譯(一國一制)亦應運而生,此舉令香港的地位由國際大都會漸漸地變成內地的一個小城市。過往的種種優勢,就像過眼雲煙。

對香港的未來死心,有能力的人也打算移民到其他地方。

        今年十月,中文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調查發現,香港選擇移民的地點首三位分別是台灣,澳洲和加拿大。那麼,香港人移民台灣後,對台灣的文化會帶來什麼衝擊呢?

        首先,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很快,不論是走在街上或工作上都是很急速的。前幾年在臉書可以看到很有名的笑話,就是上司對你說「不用急,最緊要快。」這句充分反映出公司要求員工的工作速度要有多快。看病也是一樣,不論是在私人或公營的門診裡,病人面見醫生的時間通常不會超過三分鐘。這種急速的生活節奏會令台灣的民眾感到很大的心理壓力,我覺得香港人移民到台灣的第一件事,

就是要尋找回已經失了的耐性,這個耐性會由踏入台灣的銀行開戶口時第一步學起(),然後就是試著找一下自我? 在香港生存,自我早已經被擠壓得不成人形了,所以離開這裡也是一種找回迷失自我的新起點。

        另外,香港人的夜生活是十分多姿多彩的。當你晚上走到市區的街道上,你會發現街道上仍是像白天一樣人頭湧湧。即使到了晚上十時,你還可以聽到不少人在討論跟著去那裏吃喝玩樂,好像他們有用不盡的精力一樣。因為有商機,不少餐廳及商場都會把營業時間推遲到很晚,有不少商店更是通宵營業。另外,香港人很容易在附近找到火鍋店,網咖等通宵營業的娛樂場所,讓他們能繼續打發時間。

即使在深夜,你也能在公園裏或海旁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們在閒聊。但是在台灣,這類夜生活只限部份地區才可以找得到。部份香港人到了台灣後也會繼續他們的夜生活,這樣可以為台灣的商家帶來另一種商機,但同時亦會產生像香港一樣工時超長,有上班沒下班的問題,畢竟有利可圖誰想放棄商機呢~(這樣的一個循環,工時長變成了下班時間晚,晚上下班族消費的人更多,就更難下班了。)

部份台灣人也會慢慢地享受夜生活,最終可以為台灣的市面帶來活力。

        說到香港人能影響別個國家的,都算是飲食文化吧~因為港式經營是很特別的,也有其魅力所在,香港由殖民地時期已經發展出一套奇怪的飲食文化,最善長把別人的東西改良變成自己的,(豉油西餐)這種港式的產物最有代表性,這樣的發展漸漸香港就變成了美食集中地。從東方的日本料理,韓國料理,台灣料理,中國料理,印度料理等等,到西方的法國料理,意大利料理,扒房,西式餐廳也一應俱全,你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當中以港式料理最受遊客的歡迎,特別是那些賣街頭小食的小店。他們賣的小食有魚蛋,魚肉燒賣,煎釀三寶,牛雜,珍寶腸,炸尤魚鬚等等,價錢便宜又好吃,最適合想吃點東西但又不想吃太飽的人。另外也有一些只賣雞蛋仔,格仔餅的小食店。把雞蛋,麵粉,牛油,糖等做成蛋漿,倒進雞蛋狀的模具內焗數分鐘,美味可口的雞蛋仔便出爐了。最近幾年,慢慢有其他口味的雞蛋仔出現,例如有朱古力味,抹茶,麻辣,金莎朱古力味等等,甚至是衍生出用雞蛋仔夾腸的熱狗,雞蛋仔夾冰淇淋等等變奏版本。

給人們嚐到另一種的美食。而把蛋漿混上花生醬,牛油,沙糖後對摺來吃,是已經在各地快失傳的美食(甜薄撐)在香港還是能品嚐得到的。

除了小食店外,燒味店也是受遊客歡迎的料理。叉燒,燒鴨,燒鵝,燒乳豬,燒肉等是十分美味的食物,可以單併,雙併,也配上白飯、粉麵、瀨粉,隨著你的喜好可以有幾十種以上的變化,是一種很窩心的料理。港人把這些食物帶到台灣,令台灣民眾也可以一嚐這些美食,為台灣的飲食文化寫上新的一頁。

        最後,在垃圾的處理上,香港和台灣有很大的差別。在香港雖然近年鼓勵資源回收,但政府在市民的教育上及業界的支援上沒有作出什麼像樣的工作,而住戶們都是把所有的垃圾不作出分類後讓相關從業員收回,所以暫時成效不大。但在台灣,垃圾是需要分類後放進不同的袋中,讓不同的人員在不同的日子回收。移民到台灣的港人初時可能因未習慣的關係,便容易出錯,因而觸犯相關的法例。並且這樣也會引起當地人的不滿,打算移民的港人要多多留意相關的法規。

當然以上的只是冰山一角,不論到那裡,也要記得自己應該入鄉隨俗,不能以自己那個主觀為生活理據,尊重別人接納不同文化及意見,如果事事要和香港比較,其實又何苦離開去把別人的地方變成自己想逃離的那個地方呢~

arrow
arrow

    醫師陶偉龍(小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