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二月某保險公司發信給私家專科醫生,要求醫生澄清某部份住院索償必須要解釋是否醫療所須,事件引起醫學會極大反彈。醫生團體表示診治只會對病人負責,不會用保險條款作為考慮因素。保險公司也對醫生在病人住大房或單人病房的收費差異提出疑問。此外,政府將於今個月在立法會審議急症室收費的調整。我趁這個機會,說一說我對香港醫療的意見。

香港的醫療分為公營和私營,首先說一說公營醫療。公營醫療由政府提供並得到政府的補助,所以收費便宜。香港居民使用普通科門診的收費為四十五元,專科門診首次收費為一百元,其後每次收費為六十元;住院收費為一天一百元另入院費五十元;公務員或接受政府援助的市民可享有免費的醫療服務。

由於收費十分便宜,所以吸引大部份市民選用公營醫療服務。可惜由於公營醫護人手短缺,部份新症病人在公營專科門診輪候超過一年半才能得到第一次的診治,病人的病情很可能在等候的這段時間內惡化,以致錯失了寶貴的治療時間。

而私營醫療方面,由於沒有政府的補助,所以病人需要付上很多金錢才能得到治療。一般普通科門診收費約三天基本藥物三百元,專科門診診金為七百元起,檢查藥物手術費另計,私家醫院大房一天收費約為六百元。由於私人醫療收費昂貴,所以部份市民會購買醫療保險以減低醫療開支。

可是由於私人醫療收費不透明,病人只有在得到診症後才知道要付多少錢。病人在選擇什麼治療方案時,很多時候醫生只告訴病人何種治療方法比較好,並沒有告知各種治療方案的收費。而且看病前是沒有格價」這個選擇,所以病人很多時候看病時只是碰運氣,希望自己不會成為待宰羔羊。也因為這個理由,部份醫生為了賺取最大的報酬,便以為病人利益著想為借口,選擇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或提高診費,以賺取更多錢。如果病人自已付現金的話,病人自己不會察覺被宰,但如果病人要用醫療保險結帳的話,保險公司便可以從過去的數據及其他國家的醫療數據察覺醫生濫收費用,保險公司只會付出合理的醫療費用,病人便需要付出欠缺的部份。

作為基層普通科醫生,我會著重於預防疾病。雖然預防勝於治療是大家經過掛在口邊的話,但香港在預防疾病方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雖然政府為每位嬰兒提供免費疫苗防疫注射,及每年合資格人仕流感針注射,但並不是所以疫苗政府都有提供,子宮頸癌疫苗及生蛇疫苗便是其中一些例子。其他慢性病的預防政府也是缺乏提供,雖然政府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但我質疑這個委員會的工作的成效。

要解決公私營醫療失衡的問題,除了增加公營醫療的人手外,政府可以和私營醫生合作,提供資助讓病人到私營醫療求診。近年醫管局推行公私營門診計劃,讓私家醫生為公營普通科血壓高的病人提供服務,以減輕公營醫療的負荷,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政府可以考慮把糖尿病,高膽固醇,前列腺病的病人轉到私營醫療治療。另外政府多年來討論的自願醫保計劃也應繼續積極處理,解決當中的問題。否則人口老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時,公營醫療的負擔將會崩潰。

對於私營醫療的問題,政府應立法要求私家醫生在為病人治療前,必需讓病人知道治療的各種收費,令病人在選擇治療前就作更充分的考慮。私醫醫療團體也應與保險業團體積極溝通以減少雙方的分歧。私營醫生不要認為自己的說話是絶對權威,不可被保險業界動搖。保險業界內也有專科醫生,他們能令保險業界有能力質疑你們的決定,而且保險業是國際商業公司,他們可以找到外國醫生的醫療決定的標準。他們絶對有能力去判定你們的醫療決定是否符合國際醫療標準。並且隨著資訊發達,病人可以在網上找到資訊和醫生討論治療方法。醫生應改變他們陳舊的想法,認為自己在醫學上是至高無上,否則只會讓病人覺得這醫生自大得令人討厭。

現在醫療成本日益上漲,很多病人沒有能力承擔私家住院的費用,需要被迫要在公營醫院慢慢排期等候治療,令他們遭受不必要的辛苦。日間手術是最近醫療的新趨勢。病人不必要入院一天,只要在手術前一天晚上空肚,醫生選擇做一些可以即日出院的手術。這樣可以不但可以減少病人多住幾天醫院的費用,而且病人也可以早些得到治療。這是一個低成本而病人也能負擔的治療選擇。醫生可以多多考慮為病人提供日間手術的可行性。

在預防疾病上,政府可以考慮增加資源在身體檢查方面。要預防中風及心肌栓塞,最好的方法要控制血壓高,糖尿及高膽固醇。但要求每位市民自費每年做身體檢查是不可行的,並不是每位市民有能力每年負擔身體檢查的費用,政府可以考慮為40歲以上的香港人每年提供免費身體檢查如血壓血糖膽固醇血色素肝腎功能等,及早發現有疾病的人並為他們提供治療,這樣可以大大減低病人併發心肌栓塞及中風的機會,以減輕醫院內科病房的壓力。二零一四年的數據顯示,男性常見的癌症為肺癌大腸癌和前列腺癌;而女性常見的癌症為乳腺癌大腸癌及肺癌。政府可以考慮增加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的檢查,以幫助更多的病人。

在我們行醫時,我們需緊記為病人診治時不能做出傷害。可是如果我們只對病人的身體不做出傷害,卻對病人在其他方面作出傷害時,那我們還能否堅稱我們沒有對病人作出傷害呢?病人如果因為得到醫生治療後陷入財困,最後得到情緒病或自殺時,醫生是否能堅稱對病人已負責呢?作為醫生的你,現在是時候讓自己考慮一下,應否改變自己診症的模式。

arrow
arrow

    醫師陶偉龍(小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